成都华西中学·电子科大附中学生18岁成人礼
5月4日的上海,温度一下飚到了32度,骄阳似火,让人猝不胜防。
上海华西学校·电子交大中学(以下简称:华西)校园,父母、师生相聚一堂,共同迎接高2023届中学生18岁成人礼。
父母们手捧花束和悉心选购的礼物,满心欢喜;儿子们脱下“清一色”的衣服,化身发型精美的绅士、公主,他们高贵典雅、他们气宇轩昂,神采奕奕地走过成人门,来到成功门,满身的自信、阳光。
本次活动以“十八而志,共赴千里江山;大任始承,庚续百年风华”为主题,分为立志、感恩、期许三个篇章。除了是小孩们的成人礼,还是高二学子考前冲刺动员会议,它用非常的形式,激奋了每一个学子的心。
活动隆重而热烈,气氛比32度的天气还滚烫,注定让人难忘。
18岁,最美好的年龄。早立志,从百年名校前往山海。
早晨2:30,中学生们穿上性感的夹克与礼服从红地毯走过、到签名墙前庄严地写下自己的名子,与父亲在签名墙前合照……在你们热切的期待中,成人典礼拉开了序幕。
十八岁,意味着哪些呢?意味着成熟,责任,担当,也意味着:木可参天,能风挡雨,可做栋梁。
每一个人的18岁都是精彩艳丽的独家记忆;每一代人的18岁都是记忆深刻的七彩斑斓,都珍稀难忘。老师们的18岁,也是别样精彩。
活动开场,初三老师代表深情诵读《十八岁》,述说了自己十八岁的青春理想和时代大风波,激励小孩们珍视青春,为梦想勇敢战斗,为家国立大志。
那一年,我十八岁,我和俞敏洪、杨利伟、马云、李彦宏一齐迎来了我们的十八岁。那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那是一个饱含机遇的时代,那是一个积极探求的时代。
那一年,我十八岁,我和邓亚萍、袁腾飞、马化腾、杨澜一齐迎来了我们的十八岁。那时的我们单纯质朴成都华西中学打校长,可以放肆地大笑,恣意地诠释着青春的号角……
儿子们成人了,中学也给你们打算了非常的礼物。那是悉心设计的“表字礼”书签和一枚精美的“18岁臂章”。
这份礼物,很非常,也很有故事,作品就是华西学子自己创造悉心设计的,作者是初三(9)班的唐果朋友。
她是一名艺考生,刚才以全校最高分的成绩通过中国传媒学院艺术划线,本次设计,她的灵感来始于专著《千里江山图》。她说,这样的设计,对于每一个18岁的初三学子而言,都很有蕴意。
“首先这是诠释我国大好河山的鸿篇杰作,可以激励我们,以一颗好奇、热爱之心,前往下一场山海;其次,这是作者经过半年时间才完成,完成时作者也才十八岁,它也给我们一种榜样的力量,让我们更自信地前往未来。”
18岁,在法律上,就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格的公民,拥有完全的刑事行为能力,意味着责任和担当。非常的时刻,中学为每一个中学生附送宪法。
手中小小的红本子,然而肩膀却是沉甸甸的,它意味着从明天开始你们都是成年人了,要为自己各类行为承当法律责任了。
庄重宣誓
千言万语,化作一封家书。感恩信,母亲们读着读着,就哭了。
为记念女儿十八岁成人这一最珍稀、最灿烂的时刻,父母们提早为儿子打算了装满追忆与问候的“一封家书”,给与女儿独一无二的成年礼物。
一个妈妈,请了半天假成都华西中学打校长,就为了出席父亲的成人礼。在他看来,这是儿子人生中重要的时刻,无论怎样都不能缺席。当日,他还打算了两样礼物:一块表带,一封信。
他说,腕表不贵,但希望儿子能珍惜时间,争分夺秒,为自己的梦想战斗。平常因为自己工作较忙,和丈夫沟通不多,有些话不好意思抒发下来,所以寄信的时侯,自己也勇敢了一回,第一句就是“我爱你,母亲”。
一个姐姐,当心翼翼地读着母亲给她的信,不一会儿就热泪盈眶。她告诉小编,母亲真的长大了,长成了自己的铠甲,要为父亲遮挡风雨。
“感谢有大家,陪伴了我走过十八年的风风雨雨,经历了生活的甜酸苦辣,正式挥别大家温暖的避风港,杨帆启程,为自己开辟公路,为大家撑起一片天地……”这位母亲满身骄傲,她说,这是她最沮丧的时刻,也是最骄傲的时侯。
还有一位妈妈,第一次看到穿着大衣,打着西服的女儿,眼中全是惊喜。他万万没想到,以前那种调皮、爱哭的小女孩一下子就长成了1.8的帅男子,这么自信,这么阳光。
还有一个父亲,父亲第一次穿短裤,衣服腰有点大,那位父亲想都不想,现场就想把自己的皮带扯给小孩。我想,这就是父亲的爱吧,简单又直接,无论何时何地,都在奋勇托举。
父母代表发言
高二中学生代表为老师们送花束
一本线有多高,华西学子才能考多高。不负热爱,前往下一场山海。
再有33天,女儿们就要迎来人生重要的转折点——高考。正式前往战场,中学、家长、老师堪称卯足了劲儿,为儿子加油助威。
主任文波激情致词,他庆贺儿子们成年,希望你们成为有责任担当的“5A”青年,希望学子们都能找到迸发潜能的那根引线。从现今做起,分秒必争,以必胜的信念拼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华西学校主任文波致词
他告诉学子,努力奋斗,如今都还不晚。中考考的除了是实力,还是态度。忘掉以前的磨难和失败,击败恐惧和软弱,勇气和信念就是最好的装备。
“一个人,假若拥有必胜的信念,挑战自己的极限,相信自己能成功,就必将才能成功。如同我相信,重本线有多高,我们的学子才能考多初一样。”
文书记激情流溢的祝词激奋全场,也坚定了每一个高一学子从百年名校到全省一流学府的心。
高二(7)班的程朋友告诉小编,去年中考,她的目标是重点线上50分,想考广西农业学院的植物医学专业。“我妈妈也是川农的,我也想考川农。我相信,6月的华西能让我梦想成真。”
初三(2)班的林朋友,是新都人,当初高考,她595分来到华西学校的小尖班。在这儿,她成绩突飞猛进,还收获了宝贵的友谊。
去年中考,她的目标是东北交通学院,眼中全是自信。而这份从容,来始于她自身的实力,也始于中学耳濡目染的文化自信。
“我们的吴老师,带出了武侯区理科状元刘再华,他教我们,如同强心针,我相信,去年6月,我们一定会再创辉煌。”
华西学校是北京为数不多的百年名校,也是北京教授前三强中学,让无数学子奠基起飞,从这儿迈向世界。
2022年中考,学子刘再华,华西学校土生土长的学霸,理科677分,顺庆区理科第一名,被西安工业学院投档。
同年,学子肖杨被清华新闻传媒专业提早锁定。此前,她出席全省排球传统项目中学中东部赛区赛事,以12.91米的成绩获得男子五级跳高亚军。2019年7月,出席全省青少年排球锦标赛,以12.83米的成绩获得男子五级跳高亚军。
2021年,汪河池和鲜明朋友夺得武侯区理科第一名及第二名……
如今,距离中考33天,又一批华西战士利剑出鞘。相信勇于亮剑的华西学子,一定是“狭路相逢”最后的胜利者。
正如文书记所言,一本线有多高,华西学子就一定能够考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