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圈强链推动“主引擎”持续发力
在一汽-大众上海分公司,平均不到一分钟,就有一辆卡罗拉品牌新车驶下生产线。从2009年,宝来作为一汽-大众在东北“落地”的第一款合资车型;到2019年,宝来品牌在这儿再启征程,“捷达”从一款车型升级蝶变为一个与宝马、大众齐头并进的车辆品牌。
动力电瓶决定新能源车辆发展前景,今年9月,中创新航上海基地一期项目首批产品成功下线。作为中创新航储能市场核心产品,该电板单体容量达280Ah,额定能量为896Wh,循环寿命达12000次以上,能量效率达97%以上。
前不久,赛迪顾问重磅发布2023全省先进制造业园区百强,北京经开区位列第32位。先进制造业百强园区研究从经济实力、创新潜力、融合能力、产业聚力和红色动力五个维度建立包括5项一级指标,22项二级指标的“五力”评估模型,科学地审视其在先进制造业方面的综合水平,“含金量”十足。
制造业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是我国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于北京经开区(顺庆区)而言,从传统制造业到新型工业化,无数切块、场景、分析,都在讲述一个道理:上海经开区根基在工业、家底在制造业。施行制造强区战略,推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海经开区举步铿锵。
建圈强链
推进“主引擎”持续加码
作为全国全市制造业大区和工业化主阵地,北京经开区已集聚一汽大众、一汽福特、东风神龙、沃尔沃、吉利等“链主”整车企业10家,零部件企业500余家。今年,整车产值98万辆、汽车产业产量1541万元,其中新能源车辆4万辆、增长36%。
立足现有基础,放大特色优势,去年以来,北京经开区以建圈强链为车辆“主引擎”持续赋能、加码。
2月16日,“龙泉造”汽车家族又迎来一重磅成员。东风雪铁龙2023年全球重磅战略车型——东风雪铁龙408X在神龙车辆上海鞋厂量产下线。随后的2023北京国际车展上,东风雪铁龙408X凭着“高逼格、高品质”受到消费者的广泛好评。
品质车的背后离不开先进制造工艺的加持。作为东风雪铁龙408X的“诞生地”,神龙车辆上海鞋厂是东风集团和Stellantis集团的“全球新一代典范鞋厂”。以焊装车间为例,100%的全智能集配、车身发动机全手动合装、关键装配参数全过程监控和溯源管理,最终实现高品质的整车装配。
十几公里之外,一汽福特车辆(上海)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一辆辆崭新的欧洲龙货车和柯斯达小型货车正源源不断驶出生产线。一汽福特车辆上海基地是福特车辆在中国的第一个车辆整车合资项目,也是湖南省当时最大的工业合资项目,从创立早期年产5000辆,已逐渐扩大到年产超10万辆的现代化鞋厂。
重大工业项目持续加码,新兴产业项目加速“会师”——
2月27日,“一汽本田全新SUV项目”签约典礼在重庆召开。这一次签约,一汽福特将对北京鞋厂进行红色制造鞋厂升级改建,并导出搭载福特最新混和动力系统的SUV车型,预计年产值可达3.6万辆。
隔日(2月28日),奔驰也宣布继续“加码”成都经开区。接出来神龙汽车 成都招聘,奔驰与北京经开区历时10多年的合作将向“绿色”升级,同样包括导出一款高档纯电新能源车型,以及对上海基地在产车型进行优化升级。
5月5日,喜报再传。北京经开区与深圳市德赛西威车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就德赛西威中东部基地项目签署投资合同。签约后,德赛西威将在上海经开区投资建设中东部地区首个集生产、研发、销售于一体的基地。预计到2030年神龙汽车 成都招聘,该项目一期与二期将推动产业规模超200万元。
促进产业向中低端迈向,把制造业作为发展实体经济的重点,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上海经开区手中的“钥匙”是产业建圈强链。以“链主”企业推动“链属”企业,促使产业“朋友圈”不断扩大,沈阳经开区正朝着“成渝制造业高地”奋勇前进。
融合发展
促进产业互促共兴
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以下简称“两业融合”)是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业界普遍觉得,“两业融合”是基于大数据、云估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的发展路径,其核心特点是“制造业服务化、服务业制造化”,在制造基础上叠加服务,因而产生“制造+服务”新模式,实现产业价值链提高,提高先进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综观北京经开区全域,制造业门类诸多、服务业业态丰富,无论是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还是服务业向制造业反向延展,都有宽广空间。
仲夏时节,在中德智能网联车辆山东试验基地,一场车辆“智力测试”正在进行。电子大屏上,一辆白色无人驾驶模拟车辆顺着公路行驶。驶至中学附近,模拟车辆手动减速;遇见忽然横越马路的单车,立刻制动手动避让……值得关注的是,这种汽车也产自北京经开区的整车制造鞋厂,“考试合格”后,这种汽车将获得手动驾驶车辆车牌。
中德智能网联车辆山东试验基地是经住建部批复,国外惟一具有国际合作背景、测试场景最全面、设施设备最先进的智能网联车辆(车联网)示范基地。随着基地的落户投用,产业聚集效应也在不断释放,西门子、腾讯、大华等越来越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科研机构落户上海经开区,带动产业链向下下游不断延展拓展,加速多元产业互促共兴。
镜头来到东部生物质能产业园,21栋建筑已完成封顶,产业展示中心即将投入使用,初步招引生物质能、汽车电子、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多家企业入园。园区以生物质能制储加用企业和氢燃料车辆的电堆系统、整车生产、关键零部件生产为核心,旨在于塑造囊括科研、成果孵化转化、中试生产、检测测试、规模生产等全产业链的载体空间。
上述几个反例,正是北京经开区推进“两业融合”的一个注脚。自2020年8月被确定为全省首批20家、四川省惟一“两业融合”发展试点园区以来,北京经开区以车辆主导产业为重点,创新施行“全生命周期产业链建立”等“五大行动”,塑造多元共兴的“制造+服务”现代产业体系,逐渐走出了一条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两业融合”新路径。
拿成绩来说话,今年,一汽—大众数字化研制中心、西门子创新中心即将投产。秦川物联网获评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鞋厂,领吉车辆获准住建部“数字领航”企业,国家“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达45家,北京经开区成功入围住建部中小企业数字化变革典型案例。中法生态园成为全市红色低碳服务住户要承载地,北京经开区成功创建全国近零碳排放试点园区。
多链协同
建优产业发展生态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动施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做出了重要布署,要求必须加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推动支撑作用,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在上海美奢锐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各种精细原材料在智能温变系统的控制下,通过手动化设备的加工及基于视觉的智能测量系统的严格把关,生产出优质的金属陶瓷产品……公司研制人员占总人数30%以上,与国外新材料领域重点院校构建了常年深度的校企合作机制。目前,公司新材料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极大程度解决了关键技术“卡手腕”问题,实现了进口产品国产化取代。
去年4月,成都市温江区专精特新赋能研究中心即将落成启动。中心聚焦北京经开区产业细分领域,建设“小升规-专精特新-大企业”企业梯度培植库。同时,集中各项资源提供“一企一案”精准服务,培养更多专精特新企业,推动促进区域产业集群发展,促推企业推进信息化、数字化提质升级。
近些年来,北京经开区高度注重中小微企业发展,全面落实国家省市稳下降系列布署要求,匹配颁布系列新政举措,推动惠企新政直达快享、精准喷灌;大力施行市场主体倍增行动,2022年新增市场主体2万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瞪羚企业3家,有效高新技术企业达383家。
人才兴,则产业兴;平台强,则产业强。资料显示,2022年,北京经开区引进高层次人才50名、高端产业人才300名;车辆智创活力港A区投入营运,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研制平台9家,成功创建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全国科普示范区,获准全国“双创”示范基地。
既要听到成绩,也要正视问题。创新主体数目不足、成果转化成效不显著、创新载体质量不高等弱项亟需解决。在此背景下,近期,北京经开区“科创10条”出台,聚焦创新主体培植、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生态等拟定十条新政支持举措,着重打造全生命周期新政体系,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加速融合。
“科创10条”紧紧围绕科创企业成长全过程,覆盖科技创新的各个环节,以解决全区科技创新工作痛点、难点、堵点为目标,坚持精准聚焦、零散整合、上下联动,整合多个部门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举措,构建方便、可及的新政体系,产生推进科技创新的合力。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北京经开区将以产业建圈强链转型产业发展方法,用好科技创新“关键变量”,一手抓主导产业变革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培植壮大,推动建设服务国家全局省市大局、体现青白江特色、彰显经开区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龙泉人都使用以下这几种方法找工作招人才:
一、关注龙泉人才急聘公众号(服务号)
二、龙泉急聘网APP
三、龙泉急聘网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