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农商银行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丰收画卷”
图:在邛崃种粮大户王福忠的粮食晒房里,成都农商银行客户经理进行征信调查银行招聘邛崃,了解粮食收成和收购情况。 (刘晓月 摄)
成都再获夏收丰收,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农村消费市场活跃……2023年以来,欣欣向荣的农业农村生产生活场景,描绘了成都农商银行农村金融服务的“丰收画卷”振兴。 中国农民在丰收节上交出了自己的“丰收答案”。
截至8月末,成都农商银行涉农贷款余额2069.74亿元,较年初增加157.32亿元,增速8.23%。 普惠涉农贷款余额374.64亿元,比年初增加60.49亿元,增速19.25%。
两笔贷款稳定增长的背后,是成都农商银行把发展农村普惠金融服务放在突出位置,努力让金融服务惠及广大农村,让农民享受更高水平的现代化服务。提升农村金融服务可及性、实用性、便利性的成功实践。
创新金融服务,拓宽涉农主体融资渠道
9月23日,一年一度的中国农民丰收节在崇州市白头镇五星村拉开帷幕。 当地种粮大户刘勇脸上露出了难以抗拒的笑容——他收到了成都农商银行95万的“振兴贷款”。 在“粮油贷”支持下,实现水稻、小麦丰收2000余亩。
“银行采用了再贷款的货币政策,大大降低了我的贷款利率,让我有了更新技术设备的信心。” 刘勇介绍,这笔贷款期限为三年,不需要抵押。 该银行正在做好春耕准备工作。 资金需求短期、紧迫的特点,为我们上门考察、授信、快速申请贷款开辟了绿色通道。
在丰收节主会场,为增加活动体验度和参与度,成都农商银行推出“新支付服务新场景,金融助力农村生活”主题活动,围绕丰收节特色, 20条“优质旅游线路”商户推出微信支付满减、数字人民币购买满减等支付场景……
成都农商银行竭尽全力,用金融“活水”精准灌溉“田地”。 9月12日,在成都市农业农村局主办的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负责人专业技术培训班上,该行与成都市家庭农场协会签署合作协议,为成都市家庭农场协会提供首批超过200家会员单位获得1亿元授信额度支持。
想要乡村美丽、人民富足、产业繁荣,就必须鼓励领导致富,大胆前行。 刚刚被评为“全国十佳农民”的崇州杨柳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王灵丽,是成都市农业农村局认定的高级农业职业经理人。 回乡创业第一年,王玲丽和父亲向成都农商银行申请了40万元职业经理人信用贷款,买回了4台插秧机。 现在,王玲丽管理着土地6500多亩,水稻总产量3500多吨。 她通过在天府粮仓的精耕细作,成为了农村致富的领军人物。
作为71年前诞生于乡村的银行,成都农商行一直是成都服务农村的窗口。 本行深入贯彻落实《四川省成都市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和《四川省成都市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重点围绕“进一步优化农民和新型农业《金融服务经营主体》具体要求,精准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图:成都市青白江区米木镇高标准农田正在迎来丰收。 随着成都农商行信贷资金的不断注入,青白江正在乡村振兴实践中描绘出绚丽的画卷。 (白桂斌 摄)
加强科技赋能,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
9月6日,成都农商银行在邛崃市天府现代种业园设立的“金融服务站”经过一个月的试运营后正式开业。 “金融服务站”所在的天府现代种业园区是全国首批国家级种业园区之一。
“金融服务站”部署了CRS一体机存取款机,提供存款、查询、转账等功能。 还设有专门的客户经理办公区,让银行工作人员深入园区了解园区企业的需求。 建立对接台账,采取“一账一策”方式,及时跟进企业资金需求。
试运行一个月以来,新增贷款企业4家,授信金额超过2300万元,开立人民币企业结算账户5个,为入驻企业发展提供强劲“金融动力”。
科技赋能,服务下沉。 作为农村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成都在农村信贷项目建设方面起步较早。 通过前期“人工归集、建档立卡、年度更新”,完成了信用项目体系的基本建设。 近年来,成都农商银行致力于“农信易贷”支农专项信贷产品的优化创新和线上推广,满足农民生产、经营、消费、消费等全方位信贷需求。等,切实解决农民“贷款难”。 “问题。
在双流经营家庭农场的刘女士,提到成都农商银行推出的“农信易贷”支农专项信贷产品,忍不住竖起大拇指。 她说:“我们创办这个亲子家庭农场时,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很多挑战和问题。特别是近年来,在融资和资金周转方面暴露出最多的问题。成都农商银行不仅给我们的财务支持,我们还有专门的客户经理,他们与我们不断联系,了解我们的财务需求,并为我们匹配最好的信贷产品。”
截至2023年8月末,成都农商银行已为19.44万户农户建立经济档案。 “农信易贷”贷款余额13.71亿元,惠及农户1.96万户。 该行“盐村银农直通”服务已覆盖成都市2000多个村庄和社区。
选派财务助手进村提供“融资+智力”服务
离成都不到一个小时车程的天府新区尖茶街老龙村,就是梨花森林公园所在的地方。 梨花森林公园主景区占地1000余亩。 如果这个季节去梨花森林公园银行招聘邛崃,虽然花朵没有梨花盛开时那么多,但粗壮的枝干却透露出这里强劲的发展势头。
2021年10月起,成都农商银行联合市委组织部、市农业农村局、市金融监管局,首创“党建+乡村振兴金融助手”驻村——立足四川省。 借助成都农商行“党建+金融助手”驻村行动,尖茶街道老龙村、城厢镇十八湾村、唐场镇站旗村、兴义镇岷江社区、南宝山镇马岩村甘西镇明月村6个村入选成都市“党建和集体经济发展典型案例”。
同时,财政助理通过走访调研,为各村集体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例如,在新都王家村,银行发放了首笔村集体经济组织贷款50万元,向农户发放贷款400万元。 村民人均年收入较高。 2021年增加3500元。 这种“党建+金融帮扶”的驻村行动,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力”,逐步形成了“党政需要、乡村缺、农民需要”的双赢局面。希望如此,农村企业也能做到”。
扎根农业、农村、农民,弘扬农商行“大包袱”的优良传统,是成都农商行以专业、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赢得客户信任和美誉的基石。 据了解,2021年10月至今,成都农商银行共选派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作风好的青年骨干担任乡村振兴金融助手246名,覆盖全区所有行政村。城市。 该行制定的《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服务工作细则》已全面贯彻落实,并于8月份开始实施。 一切工作都与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美好的生活服务密切相关。
扎根成都71年,为筑梦乡村勇敢担当。 成都农商行将继续以“不放手”的坚持,努力描绘乡村振兴、宜居乡村、产业乡村、美丽乡村建设的金融服务新画卷。 (文/王一苗赖艳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