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华,代表了成都的古朴文化
如果说锦江代表了成都的时尚活力,金牛代表了成都的烟花,武侯代表了成都的历史底蕴,青羊代表了成都的淳朴文化。 那么成化代表着成都什么呢? 顾名思义——成华并不代表成都的某一方面,它代表的是“成都的本质”。
乍一听似乎有些傲慢,但如果我们把时光倒流,就会发现,自从几千年前巴蜀大地上出现了文明的痕迹以来,成化这片土地从未淡出历史的主舞台; 闪耀成都平原 在城市化进程中,成华扮演着重中之重的角色。 从老工业基地到文商旅一体化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与新经济产业齐头并进,区域发展亮眼。
成化虽然是成都市五区中最年轻的行政区,但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成化之名源于成都县和华阳县。
历史上,成都县是古蜀国的一个地区,至新中国成立为止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 华阳县原名蜀县,建于唐贞观十七年(643年)、乾元元年。 (758)改称华阳县。
星辰岁月更迭,1990年10月成立新区。由于地处成都县和华阳县交界处,“成化”这个名字是指成都县和华阳县原地名的缩写,成华区恰巧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行政区名的恰当体现。
20世纪90年代成华区风貌
“成花”这个名字的第二个含义是古汉语中的“花”与“花”同义,意为“成都之花”或“成都之精华”。 它结合了“成都现代工业的精髓——新兴电子产业集中中心”这一含义转移到区名中。
这片被称为“主城之光”的区域,是老成都人的一份情怀。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这片土地都充满了故事。
20世纪50年代,全国人民的物质生活还不是很丰富,成化却孕育了当时城市最大的公园式游泳池——猛追湾游泳池,成为最快乐、最深刻的夏日记忆对于成都人来说 20世纪80年代,成都市最大的城市游乐园在成华区建成并开业。 “四川80后、90后的童年记忆都在成华区”这句话道出了成华的地位。
猛垂湾游泳池
1987年5月,以大熊猫繁育为主的研究基地——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在成华区浮头山成立。 如今,熊猫基地不仅成为成都必去景点,还在网络上拥有大批粉丝。 每天都有不少网友在网上“云养”国宝。 作为全球唯一的熊猫城市天堂,成华区也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旅游胜地。 名片。
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新千年伊始,俯瞰成都全景的四川广播电视塔顺利竣工。 其高度为339米,成为世界第七高楼、中国第四高楼、西方第一高楼。 如今,无论你站在成都的哪个角落,它总能在某个角落闯入你的视野,不仅仅是地理上的,更是你内心深处的城市印记。
成都339电视塔
随着城市的发展,这些成华的记忆和标签从未被城市的国际化进程所淡化。 相反,它们在新的国际城市面貌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从这个角度来说,成华区具有绝对的标杆意义和认可度。
2022年,成华区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1360.6亿元,同比增长5%。 全区经济总量再次突破百亿新台阶,增速位居市区五区之首。 全区经济总量、发展质量、人均数量实现“三同时增长”; 综合竞争力在全国百强区中位列第85位,比去年上升6位,提升幅度位居全省第一。
耀眼成绩的背后,作为成都产业发展的主战场,如今已成为文商旅融合发展的新高地。 成华区如何迎来自身转型?
首先,紧扣国家和城市发展战略,持续释放成华区城市整体空间价值。
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以来,成都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和“中等质量”战略部署进一步推进,“让城市实现中等质量”让经济繁荣文化、繁荣商贸”,成华区正在努力探索一条具有时代特征、成化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同时,在成都努力建设世界文化创意名城、世界旅游名城的背景下,成华区利用18处工业遗存,建设完善的文化创意园区、东郊记忆等园区,全面推进文化、商贸、旅游融合发展,形成了“东郊文化创意产业”、“熊猫城”、“枢纽经济”等“夜游晋江”的城市品牌印象。 数据显示,2020年,成华区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逆势增长15%,文商旅城融合展现新魅力。
东郊记忆
其次,工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柱和不竭动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成华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依托各地区产业特色和资源禀赋,全力推进成都熊猫国际旅游度假区、成都龙潭经济产业新功能区、成都东郊记忆艺术区“六大产业功能区”建设、建设路金融商务总部开发区、火车东站枢纽经济开发区、新北天地商务旅游开发区。
据悉,在2022年成都市成华区投资智造推介会暨重大产业化项目建圈强链集中签约仪式上,成华区同步发布约1580亿元投资机会清单,释放诸多新机遇为了城市发展。
最后成华,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者,公共交通及配套设施的发展是成华发展最真实的体现。
交通方面,依托西南最大、全国第六的综合交通枢纽——成都东站,汇聚成渝、成绵等5条高速公路的庞大车流量,拥有全省IP互联网和成都通信大数据服务。 成华区形成了成都市唯一的交通通讯“双枢纽”。
成都东站
以优质公共服务倍增工程实施方案为例,成华区将继续优先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倍增。 计划五年内建成投产中小学、幼儿园62所,新增优质学位6.1万个,打造一所家庭家门口的好学校。
城市更新方面,作为原老工业区,成华区持续推进旧区有机更新和人居环境改善。 在老区城市有机更新活动实施中成华,将实施有机更新项目30个,总面积约1.6万亩。 未来五年,超过136个老旧小区将被分类升级改造,成华区的无限价值和活力将日益显现。
从总体区域布局看,“升级版”成华区加速崛起。 在东津、中游的背景下,高起点规划建设的龙潭新城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为成华区未来发展指明了更加清晰的方向。
从区位来看,龙潭寺街区作为向东发展的必由之路,占据主城+东三环的地理优势。 连接山板桥-狮岭-三圣巷-大面,填补了城市空白。 是成都市下一阶段的重点发展区域。
早在2019年,成都市政府就印发了《成都市龙潭经济产业新功能区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正式开启龙潭寺推进的顶层设计局面。 文件明确提出,将龙潭经济产业新功能区建设成为带动城市东部、引领西部的千亿级城市生态品质新城。
成都龙潭经济产业新功能区效果图
也就是说,龙潭寺将成为成华区重点经济发展方向,成为城东新的增长极,把该区建设成为宜居之地、产业高地、“三产”相结合的城市新区。人—产业—城市”。
事实上,凭借顶层设计的优势,龙潭寺享受到的红利很快就变现了。 目前,从产业、生态、交通乃至居住设施来看,整个龙潭寺已经走上了加速腾飞的道路。 未来,区域人居环境和城市界面将发生质的变化。
龙潭寺TOD
数据显示,目前该地区已聚集恒大、绿地、华域、中铁建、首钢等众多品牌地产企业,板块关注度直线上升。 行业方面,有芯邦、卡诺普等新经济及相关企业2000多家,以及金宇测试、海力智能等34家上市企业。 高端、尖端产业人才的聚集,也为该地区转型升级注入了活力。
新的机遇和动力下,承载成华区开发发展亮点的龙潭寺正在孕育更大、更多的机遇蓝海,成为成都主城最具吸引力的房地产热点之一。 因此,接下来的龙潭寺区域价值发展论坛活动不容错过!
据悉,由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主办的“2023龙潭寺产业与城市发展论坛”将于5月13日在四川成都北湖生态公园举行。 届时,成华区及龙潭寺的城市价值、发展潜力、地产机会、重点项目推介等都将在现场全面展示。 相关优惠政策也将隆重发布。 如果您想了解该项目的具体信息,可以前往现场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