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校企合作成都锦城学院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编者按 2023年3月27日,《四川商报》第二版刊登《加强校企合作,成都金城学院积极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文章。 报告聚焦学校创新,探索校企合作模式,搭建产学研协同发展平台,促进学生更高质量就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现将全文转载,以飨读者。 希望大家团结一致,共同努力,为晋城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以下为报告原文:
加强校企合作 成都锦城学院积极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
“企业招工难、学生找工作难,校企合作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培养相应人才。”
“目前四川外语学院成都学院招聘,我们希望引进商业和智能制造方面的人才。”
……
3月22日至23日,成都锦城学院按照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开展省外企业集中走访招聘活动的通知》要求,深化高校就业创业协同发展为优化就业发展渠道,在重庆市九龙坡区人大常委会支持下,召集16家优质企业开展就业培训召开企业来访座谈会,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座谈会上,校企双方就企业实际需求、双方资源优势互补、企业发展和人才布局规划进行了热烈讨论,探索产学研结合新模式。研究。 随后,成都金城学院相关领导参观了格力电器(重庆)有限公司、重庆红港数控机床有限公司、重庆金茂联合电子有限公司、重庆金彩福熙科技有限公司.、重庆新方盛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现场检查走访。
本次活动旨在搭建成都金城学院与重庆九龙坡区优质企业合作平台,以企业实践精神引领教育改革方向,以应用型人才教育助力企业跨越发展,为企业赋能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专业知识。 能够赋能企业创新增效四川外语学院成都学院招聘,真正实现大学教育与企业发展的资源整合,为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贡献力量。
刘健,重庆市九龙坡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马云,重庆市九龙坡区人大城市环境工委主任; 戴正琼,重庆市九龙坡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委副书记; 成都锦城学院副院长 丁家然 成都锦城学院智能制造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学院、电子学院、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学院就业部门相关领导及负责同志金融学院、外国语学院参加了本次活动。
学校与企业面对面
探索川渝特色校企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是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学校、学生、企业共赢的有效途径。” 座谈会上,重庆科普雷特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高静表示,希望通过这次深入的交流合作,让学院与企业各展所长,在实践中碰撞,探索出独特的解决方案。川渝合作模式,为重庆企业人才输送更多优质互动,实现1+1大于2的美好愿景。
高静代表与会企业对成都金城学院提出了几点期望。
“我们希望建立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络机制,指定专人进行对接,共同制定工作计划,定期沟通,相互反馈信息,让人才资源与企业需求精准匹配。”高静说。 其次,推动产教融合,实现产教相互促进。 理论方面,利用学校雄厚的师资力量,提高企业聘用员工的理论教育水平。 在实践方面,我们利用公司丰富的实践经验,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现产业与教育的相互促进,共同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然后,深化校企合作,结合不同行业的模式特点,制定差异化的合作办学模式,共建就业实践基地和人力资源培训基地,以企业作为校外培训就业基地。
不仅如此,重庆金彩伏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屠勇还在座谈会上找到了一位“知心朋友”。
成都锦城学院党委书记、创始校长邹光彦提出的“超越教育”的办学理念,与“改变你看世界的方式就能改变世界”的精神内涵高度契合。公司提出的“世界”。 “屠勇非常认同成都金城学院的教学理念。
他坦言,未来将考虑与成都锦城大学在人才共享、科研合作、实践基地等方面进行合作。
探索具有川渝特色的校企合作新模式,不仅需要我们亲耳所闻,更需要亲眼所见。 成都锦城大学相关领导莅临格力电器(重庆)有限公司、重庆红港数控机床有限公司、重庆金茂联合电子有限公司、重庆金彩福熙科技有限公司、重庆新方盛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对公司进行实地考察走访。
一路走、看、聊,成都锦城学院各二级学院的院长们都很兴奋。
“成都锦城大学始终定位于‘多科性、综合性应用型创业型大学’,我们将借助本次活动平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主线,聚焦成渝双城-城市经济圈,与九龙坡区与成都金城学院校企合作关系圈,建立“两圈”建设,形成“蜘蛛网式”合作发展组织架构,强化人才培养方向,让学生明确职业道路,畅通人才需求和供给,真正提升大国和国家的智能制造产业水平。” 成都锦城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李三艳告诉记者。 同时他表示,在教学过程中,他一直教导学生要“脚踏实地”,选择职业时不要好高骛远,脚踏实地地选择与自己能力相匹配的工作。地球方式。
“我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真正充分满足企业就业需求。学校坚持‘二商六强、三隐三显’的非认知能力培养体系和‘一点、 “两个方面、三个把握、五个评价”的学习框架,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核心理论和实践基础。这两天的参观,进一步证实了成都锦城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正确性。 成都锦城大学金融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郑焕刚信心满满。
据悉,本次活动,成都锦城大学与格力电器(重庆)有限公司、重庆润丰工业设备安装工程有限公司、重庆红港数控机床有限公司、重庆迪科合作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重庆海欧铸造有限公司责任公司、重庆远道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等16家企业签署校企合作友好协议。
政府与学校携手
搭建产学研协同发展平台
大学作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和人才培养的摇篮,在产学研用融合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为助力成渝双城经济圈创新驱动发展,形成西部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四川省教育厅印发《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关于2023年初开展集中走访省外企业和就业机会的教育》,明确要求高校参与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联动,加强高校与优质企业合作分布于四川、重庆地区。
此次活动是成都锦城学院主动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生动实践。 也是落实四川省教育厅关于集中走访省外企业开展就业推介活动要求的具体行动。
“川渝文化交流源远流长。2000年之前,九龙坡区是重庆与成都商贸物流的必经之路。” 刘健表示,九龙坡区人大常委会将全力做好成都金城学院与区的对接工作。 优质企业合作搭建平台,让学校与企业搭上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快车”,进一步实现校企协作、产学研互动、学校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向企业输送,校企合作科研成果快速转化,校企双赢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为成渝双城建设贡献力量城市经济圈。
“成都锦城学院始终把与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的交流合作作为推动学校发展的基本策略。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熟的运营模式。例如与中国移动成都研究院共建全国首个5G大学实验,与华为、普华永道等公司合作共建产业学院并开设特色人才培训班,与蜀道集团、新希望集团等合作。教学、实习、就业基地。” 丁嘉然举例说,学校将始终秉持“以诚相待、以信为本、互动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与重庆企业携手并进,深化合作,共同发展。助力推进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
两天的时间过得很快,成都金城学院的相关领导都觉得收获很大,还有未竟的事情。
“通过现场参观和交流,我发现高校和企业实际上是‘一体两侧’的关系,从基础知识技能储备和实际应用两个方面为社会培养人才。产业协调发展产学研可以进一步激发高校的教学优势和企业的实践优势,让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跨界融合能力,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易兰说。 作为外国语学院的老师,我也希望借此机会让更多的重庆企业看到“外语+”给他们带来的无限可能。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如果我们站在企业的角度来研究毕业生的求职困境,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企业对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企业招聘量持续上升,毕业生数量持续上升,“层出不穷、就业难”的社会现象普遍存在。 成都锦城学院电子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院长王健表示,2011年,学校创始校长、党委书记邹光彦提出大学生就业“三不安全”困难。 “对称”:即就业供需信息的不对称、教育结构和经济结构的不对称、毕业生质量和岗位要求的不对称。 为此,学校对每个专业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就业调查,包括专业前景调查、行业发展趋势分析等,得出的就业调查报告为人才培养提供依据,为毕业生就业指导方向。
丁佳然表示,未来,成都金城学院将携手重庆市九龙坡区人大常委会及区内企业,搭建产学研协同发展平台,进一步开放需求人才供给侧和人才供给侧,结合企业实际需求进行人才改革。 培养模式和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帮助企业找到更合适的人才,促进毕业生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
四川商报记者 李继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