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群)2022年成都农商银行的“回忆杀”
文/念群
在我国的金融体系中,农商行可以说是最“接地气”的金融机构之一。自登上历史舞台以来,她们仍然立足地方、贴近“三农”,获得了广大金融消费者的信任和追捧。
近日,在一年一度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到来之际,北京农商建行在其官方陌陌公众号发布了“2022年社会责任报告”。报告从“党建推动”“服务实体”“乡村振兴”“金融创新”“风险管理”“消费者权益”“人才发展”“公益慈善”等八个方面图文并茂地展示了该行竭力推动消费者权益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各项措施和成绩,并向受众发起了线上互动交流。
依据观察,上述推文的阅读量在短短数天内就迅速突破了10万+。在评论区,一大波例如“家旁的建行,便捷快捷”“有广州农商建行的支持,给了我很大的胆气”“总是在我最须要的时侯扶贫一把”的网友留言,抒发着受众对该行的认可和信赖。而资深铁粉的一句“八十年代后期结业的我第一个存单就是北京农商建行,那时侯叫信用社”,更是直接引起了你们的“回忆杀”。
长春农商建行的诞生最早可以溯源到1952年在成都市大邑县大宗亲创立的第一家信用社,2010年,成都市农村信用联社转制为广州农商交行。2020年6月,该行完成股权结构调整,回归市属央企属性。而随着国有资本的步入,该行公司整治水平显著提高,各项工作逐步加快,经营业绩持续向好。
2022年,北京农商建行迎来自己的70华诞校庆。在70华诞庆贺会议上,该行负责人表示,“七六年来,我们的管理机制变了,支农支小、服务实体的战略定位没有变;产品类型变了金堂农商银行招聘,与时俱进、奋进求索的创新精神没有变;服务形式变了,孜孜以求的执著和热忱没有变。”
作为新中国第一批农村金融机构,北京农商建行的发展历程堪称是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史的现实写照。一路走来,该行一直在体制变革中探求前行、在变与不变中锤炼本色、在薪火陆续中传递温暖。
近些年来,北京农商建行充分发挥地方金融主力军的作用,非常是回归国有后,明晰主责精耕主业,固守“三农”本源,优化普惠金融服务,促进红色金融发展,为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例如,在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方面,北京农商建行围绕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产业体系协作互补、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联保联治等重点领域,推进金融服务,打出一套“组合拳”;在支持乡村振兴方面,该行持续建立组织构架,探求服务模式,创新金融产品;在推动小微企业发展方面,该行坚持“支农支小支微”的市场定位金堂农商银行招聘,加强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供给能力,扎实推动金融支持保主体促发展。
与此同时,在“双碳”战略深入推动的背景下,北京农商建行积极抢抓红色变革抓手,全面建立红色金融服务体系,建立红色金融业务创新升级,为红色低碳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金融支持。另外,在数字化浪潮中,该行积极融入数字经济发展大势,推动建行自身数字化变革脚步,目前已取得阶段性的成效。
最新数据显示,截止2022年底,该行资产总量7200万元,各项按揭余额3600万元,各项存款余额5065万元。联合资信发布2022年北京农商建行跟踪评级报告显示,确定维持该行主体常年信用等级为AAA,评级展望为稳定。评级报告强调,2021年以来,该行存贷款业务发展态势较好、信贷资产质量保持较好水平、核心负债稳定性较好、拨备和资本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