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23届高校毕业生宜宾专场招聘会隆重举行
前言
5月15日,宜宾学院临港校区人来人往。 当天,宜宾2023级四川省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在这里举行。 全省优质企业220余家,带动就业岗位4400余个。 这也是今年宜宾大学城举办的规格最高、岗位最好的校园招聘。 招聘会火爆的背后,今年全省高校毕业生总数预计将达到62.81万人,创下就业新高。
就业是民生之本。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其就业状况更关系到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 2022年6月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来到宜宾学院,就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作出重要指示,向即将走出校门的学子们表达了诚挚寄语校园的。
牢记总书记的批示,四川如何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进行了哪些积极的探索?
今年5月,四川日报全媒体调研组分别走访了宜宾大学所在的宜宾市、全国首个职业教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示范区德阳市、职业教育集中度最高的成都市。以四川省高校为样本走进学校、事业单位,走社区、走企业,通过书面调查、网络问卷等形式,深入调研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情况。
研究点
●成都市:西华大学、成都市失业大学生实习基地等。
●德阳市: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东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特变电工(德阳)电缆有限公司等。
●宜宾市:宜宾大学、宜宾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五粮液集团公司等。
研究时间
2023年5月
研究员
四川日报全媒体研究团队
记者张平、汤伟推荐付振清、蒋云涵、刘春华、钟凡、肖宇、杨黄晓
研究内容①
大学生如何更好地解决就业形势?
研究成果
走访企业招聘+提供服务+完善政策体系
进一步拓展高校毕业生就业空间
进入毕业季,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指导办公室一楼大厅的展板十分醒目: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数据每天更新。 5月10日,调研组在此看到,截至5月9日,学院6738名应届毕业生中,已有4973人成功签约。 “我们(对就业形势)非常乐观,但这确实来之不易。” 学院招生就业指导办公室负责人感慨地说。 近年来,受国内外一系列复杂因素影响,就业岗位不足、线下招聘会有限……我省高校毕业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
如何更好地打破现状? 调研组在走访中发现,四川在全国率先开展“高校书记校长联系百家企业”走访企业、推介就业机会活动,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2021年以来,学院领导带队走访企业120多家,累计创造就业岗位7300多个。”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负责人告诉记者。 “前不久,我们到成都双流看望企业招聘岗位,又成功开发了15个岗位。” 宜宾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每次到企业找工作,不仅能赢得一些工作岗位,还能成为学校和企业双方的好伙伴。 进一步合作的机会。 在普通毕业生面临巨大就业压力的情况下,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尚未就业的残疾高校毕业生等重点帮扶对象的就业情况长期以来,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
5月8日中午,宜宾学院智能制造系应届毕业生吴海琪冒雨一路跑到图书馆继续修改毕业论文。 今年毕业后,他将去深圳一家软件公司工作。
找到这份工作并不容易。 吴海琪先天就有听力障碍,初中时父亲因病去世。 “特别感谢学校想办法帮我联系了几家企业,也感谢老师们对我如何准备简历进行了一对一的指导。”吴海琪说。
吴海琪只是一年来全省密集实施的“一人一策”贫困毕业生扶持计划的众多受益者之一。 对于困难毕业生,学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有关部门将优先联系推荐岗位。 对于确实就业困难的,还将为其提供公益性岗位。
针对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我省开展集中服务活动,为此类毕业生提供至少1次就业指导、3次岗位晋升、1次技能培训和就业实习机会。
在全省统一攻坚行动的基础上,各地还有其他创新。 在成都,对“成都户口”、“成都学籍”的毕业生进行分类、精准识别,以便进行跟踪回访,提供后续帮扶服务。 德阳依托特变电工(德阳)电缆有限公司建设全省首个“见习之家”,帮助离校失业毕业生尽快提高综合素质。 调研组多地走访发现,就业政策体系的完善进一步拓展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空间。
省就业服务管理局局长王毅表示,去年,四川在全国率先出台“稳就业十五条措施”,通过盘活就业岗位,扩大机关事业单位招聘(就业)数量。股份制建设,增加国有企业招收职工,加大政府采购力度。 通过其他方式统筹安排21.5万个高校毕业生政策性岗位。 “四川的另一个特点是服务前移。” 王毅介绍,四川打破了高校毕业生毕业前和毕业后工作分别由教育部门和人力资源部门负责的传统模式。 人力资源社会部门和教育部门、高校等各个环节通力合作,通过发放帮扶政策、发放就业指导、发放招聘信息等一系列活动,扎实推进就业服务资源向校园延伸。
研究内容②
大学生如何才能早、慎就业?
研究成果
大学勇于优化专业结构
就业指导服务越来越完善
5月10日,在“重装之都”德阳,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气有限公司“产品研发试制中心”迎来了年轻面孔。
他们是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DEPCO现场工程师班”的学生。 调研组来到这里时,该院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师吴晓亮和东电电气集团最年轻的特级技师廖干东正在共同给学生讲解水轮机动机构的生产制造原理导向叶片。
当天下午,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建造实训大厅也热闹非凡。 这里模拟了智能化施工现场的场景。 学生们正在体验和实践最先进的智能施工技术设备,例如自动无人机巡检、地面平整机器人等,这些设备目前正在大型建筑公司的施工现场使用或操作。 技术装备即将投入使用。
调研组走访发现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招聘,无论是将专业课程带入企业车间,还是在校园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高职院校都千方百计让课堂环境更加贴近实际工作场景,让学生真正掌握职业技能。
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推动人才培养“市场化”,满足社会需求至关重要。
调研组了解到,近年来,在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厅的大力推动下,高校探索“就业-招生-培养”联动机制改革,充分发挥发挥招生就业工作的“风向标”作用,围绕专业布局和结构优化,通过高素质人才培养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
以西华大学为例,2021年至今,学校停止招收本科专业共21个。
“不再追求‘大而全’。” 西华大学教务处负责人告诉调研组,学校对专业教育质量进行动态监测,及时调整和淘汰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专业,提高人才的社会适应性训练。 。 今年,西华大学新增“增材制造工程”专业,填补3D打印人才短缺。
调查发现,不少高校以“强人”的勇气和力度,调整优化专业结构以适应就业形势。 四川大学持续深化专业“供给侧改革”,控制专业规模,减少专业数量,提高专业质量; 西南财经大学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率先提出“新财经”理念,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协同创新;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校企联合专业建设评价体系,实行“每年一小调整、三年一大调整”的专业内部诊断和改进措施...
长期优化专业结构固然重要,但应届毕业生求职时“最后一跳”也同样重要。 调查发现,高校也积极主动、有针对性地提供就业指导服务。
课题组在线推出的《大学生就业创业调查问卷》结果显示,4901名受访者中,73.8%的人在校期间接受过职业咨询,48.5%的人接受过求职技能培训,56.6%的人接受过求职推荐。实习岗位。
在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平均每40名毕业生就有1名就业指导老师,进行细致指导。 “学校从大一开始就为我们提供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从简历制作、面试技巧到实习前的准备,每一堂课我都受益匪浅。” 该学院2023级学生徐成强说。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学生宿舍区设立就业政策与招聘专栏,开展宿舍就业指导活动,建立“师建主任-室主任”三级就业信息沟通反馈机制,并且还提倡就业的学生分享他们的经验。 使用“同侪群体影响力”。
研究内容③
大学生就业的根本出路是什么?
研究成果
产业发展创造就业机会
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质量就业
一年来,虽然有关单位和部门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调查发现,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仍面临不少困难。
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是各地高校反映的突出问题之一。
课题组此次收集的网络问卷中,对于“毕业后的选择”问题,32.83%的学生选择继续深造(读研),5.35%选择参加公考,占近40名。 % 总共。 在已离校未就业学生的调查问卷中,38.34%的人计划参加公开招聘考试,21.28%的人准备参加考研,31.2%的人表示暂时不会考虑就业。 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在离校未就业的失业高校毕业生中,寻求提高学历的比例达到15.91%,自愿暂时未就业的比例达到15.91%。达到12.4%。
“‘慢就业’现象越来越突出。”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所所长赵华文表示,由于市场经济和前期疫情影响,部分同学对专业、行业和自身缺乏研究判断,盲目向往公务员、职业编辑等; 也有一些学生就业准备不充分,存在客观回避心理。
许多高校在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合理的就业观念方面做出了探索性的努力。 在宜宾学院,每位新生都会收到一本成长记录册,帮助他们从入学那一刻起妥善规划未来的职业生涯,32小时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将纳入学分评估。 在西华大学,各学院针对重点毕业生群体召开“家长会”,与学生及亲属一起分析就业形势、行业特点等。
除了就业观念之外,另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就业岗位的来源。 据省内部分高校反映,近一年来就业岗位总体不足、地区、行业不平衡等问题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直接来源。 如何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
宜宾三江新区的探索或许值得借鉴。 三江新区成立三年来,先后吸引了多维、宁德时代、几米光电等众多龙头企业和核心配套企业。 经济总量连年保持20%以上增长。 三年来,新增市场主体4.7万个。 超过20万个就业岗位。
宜宾大学毕业生刘猛是三江新区产业发展的受益者之一。 随着当地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知识产权成为中小企业主关注的领域。 2021年,看准机会的刘猛创办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目前已招募会员12人。 团队成员全部毕业于宜宾当地高校。
“产业是就业的基础,就业是产业发展的支撑。”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唐勇这样描述产业与就业的关系,“从长远来看,只有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才能实现高质量就业。 “唐勇认为,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半导体、芯片、高端装备等中高端制造业发展潜力巨大,其发展本身就将为大量优质就业机会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招聘,同时,其带动的现代服务业成为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力量,“产业发展创造就业”的逻辑在其他地方也得到印证。研究组去了。
西华大学是全国四川地区招生规模最大的大学,70%以上的毕业生在四川就业。 四川近年来重点发展的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六大优势产业,都是该校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 “我们80%以上的学生在成都平原经济区就业。”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相关负责人透露,近期将有一家高端制造企业落户德阳,双方正在洽谈校企合作办学事宜。 “我们的学生将有另一个地方找到工作。”
保就业就是保民生。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全面恢复正常运行,经济发展呈现回升态势,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了坚实保障。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大学生就业观念不断转变,大学生长效就业机制不断完善,高校毕业生必将找到人生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