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江街巷 40 严氏父子与贲园

admin5个月前 (12-22)成都资讯22

本文目录导航:

《锦江街巷》40:严氏父子与贲园

过去一个世纪,成都出现了渺小的变动。

一位寄居川西的美国人感慨:悠久历史的成都,市区开展突飞猛进,可是没有了昔日的修建,没有了古旧的面貌!其实,成都某些偏街窄巷,依然还有极少的老修建留存,只管稀如凤毛麟角,却隐约透显露老成都的故事,保管着这座市区的历史,这在“老外”是很难通晓的。

始建于晚清的商业场面前不远处,古华阳县境内,现成都锦江区敌对街16号四川省图书馆员工宿舍内的贲(读bi,四声)园书库,即为一例。

贲园书库为清季民初藏书家严遨始建,在其继子严谷声手中完工,并以他一生精神而运营。

其声名煊赫处,与严氏父子及其书藏截然无法分别。

严遨(公元1855~1918年)原名祖馨,字德舆,后更字雁峰,号贲园。

祖籍陕西渭南。

其先世为盐业富贾,客居蜀中。

严遨少入成都尊经书院,师从王闾运求学。

“一应乡试不第,遂弃去不顾”,淡于功名,以家訾富足,“遍游南北,搜求奇书故籍”(林山腴语)。

严遨以收藏书籍为一生事业,兼以精选典籍雕版刻印,读书写书,成为一代大藏书家,也是学者和诗人。

作为诗人的严遨,有《贲园诗钞》传世,收其所著《既冠集》《太华归来集》(辟咡集》中诗作计59首。

卷后附刻合州张森楷撰《故清遗老雁峰先生行状》、富顺宋育仁撰《文学处士严君墓志铭并序》、井研廖平撰《文学处士严君家传》、贵阳金正炜撰《严先生传》,可标明其深远影响。

《责园诗钞》刻成时,严遨已逝,是编为继子严谷声所刊,每卷尾署有“男式诲校梓”。

严遨永世本无子嗣,家业、事业后继无人,遂从老家族人中过继一男,取名谷声。

严邀物色继子时称:“只求保我五万卷藏书,则平生愿足。

“其以藏书为身前身后要事之心境,溢于言表。

严谷声(公元1899~1976年)原名式海,又名谷孙。

集藏书家、版本目录学家、金石书画鉴赏家于一身,其名字取意《诗经》“边疆有菽,庶民采之。

螟蛉有子,蜾赢负之。

教海尔子,式谷似之”。

诗中借用蜾赢(细腰蜂)代养螟蛉(青虫)之子,劝渝人们教育子孙,承袭光大祖上美德。

这蕴涵了严邀的苦心,而他的情义竞得以成功,继子严谷声承袭他的衣体,发挥光大了他的事业。

严谷声初到成都时,已过学龄,严邀为儿子的书斋命名为“时过学斋”,勉励他埋头向学,须臾无法懈息。

严遨逝世时,谷声年仅20岁。

但他守住祖业,有丰高的藏书可读,兼之聪颖好学,从小有父亲和张森楷这样的学问大家耳提面命,授以学问,交游皆名宿耆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蔚然自成大家。

几十年之后,他承袭的藏书成倍增长;经久不息浸润于书斋,使他对古籍目录、版本现代典章制度、风土人情、名人掌故、书画真伪,皆能了然于胸,解难答疑。

民国二十六年(1935年),他与张大千于北平相识时,大千先生对他的学问亦折服不已。

严谷声承袭父业,藏书、读书、刻印书,藏书种类数量到达盛况,新中国树立初期,已逾30万卷。

责园书库,是严氏藏书之地,清雍正年间(公元1723年~1735年),此处有景勋楼,为清代名将岳钟琪将军在成都的宅第。

清末民初,严遨买下景勋楼,依仿皇家档案馆样式,于民国三年(1914年)至十三年(1924年)建成贲园书库。

位于骆公祠街(现为敌对街)的严宅,为三进院落,有花园三处。

宅第古雅敞阔,园内花木扶疏,修竹盘绕。

新中国树立之初,严氏藏书捐献国有,此宅成为四川省图书馆中文部。

省图书馆已故钻研员田宜超先生曾记叙:“严氏旧居,旧多花木,数亩之间,奇葩吐芬,嘉树涵碧,其昔日之客人名之日贲园,中取《周易》‘贲于丘园之意也。

”做过严氏子女教习的陶亮生先生,则进一步记载了贲园书库和周边环境:“书库建在花园中,系楠木结构,矮小宽散,外甃石,通户牖,为石库状,周围种植银杏、幽篁,冬暖夏凉,清爽雅洁。

” 责园书库为一座石库状的小楼,整个小楼外型繁复,气韵厚重,建在三进院落最外面的小院里。

小院门棚上雕琢着“怡乐”两个篆字。

小楼为两层青砖修建,歇山式屋顶,双层檐角,出檐粗犷,三楼上端有一石描写额,题写“书库”字。

书库周围开有方形小窗户,楼窗左右对称,小巧粗劣,两边有阳台;墙体有尺半厚,一切窗户都装有隔水板,屋檐下修有腰檐,小窗之上设有气窗,防潮、防火、防晒都有周全思考。

楼基座上有一些浮雕,雕琢着卷草白云,青狮和象。

时过境迁,昔日的三进院落当初未然不在,水泥修建的楼群前面,所幸贲园书库保管了上去,但被囚禁在一小片天地里,在两株枝干澎湃、直拔出云的古银杏树下。

以书库配置和藏书规模而言,华夏之内,地处川西的贲园书库与悠远的宁波天一阁和杭州嘉邺堂可有一比,但是以现状相较,贲园书库仿佛算不得幸运:天一阁作为独立的文物机构,其规模、境遇,自不待说;嘉邺堂现为渐江省图书馆分馆,园林于外,书藏其中,风采照旧;独贲园书库不用不弃,处境难堪。

好在2001年,成都市政府发布责园书库为成都市首批文物修建,防止了拆除销毁的厄运。

严雁峰曾为贲园自撰对联一副,并由书法大家于右任写出。

读懂了这副对联,即读懂了严氏父子的精气操守,亦即贲园首日的自豪: 无爵自尊,不官亦贵。

异书满室,其富莫京。

“读书难,藏书尤难,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又难。

”这是江南天一阁藏书楼开创人范软的箴言。

严氏藏书不如天一阁藏书来源早,天一阁建于明朝,而责园书库建于民国初期,严邀收集书藏始于清季,远早于书库始建的时间,但还是晚于天一阁几百年。

不过,天一阁藏书最富的清前期为7万余卷,而责园书库早期,张森楷曾编提《责园书库目录辑略)(卷后《坿录》,收富顺宋育仁撰《严处士责园书库记》、井研廖平撰《贲园书库记》、华阳林思进撰《资园书库记》,卷末为乙丑寒露后四日严谷声跋),即著录贲园所藏四部之书合计种,册,卷,隆富甲于蜀中;民国末期至严氏藏书最多时,逾30万卷。

严氏藏书和杭州嘉邺堂更有可比性,都是民国前期修建,嘉邺堂虽晚建几年,但藏书最多时达61万卷,几近严氏藏书最多时间的一倍,但到新中国成立时,其典籍保管远远不迭,仅余11万卷,落后于严氏藏书。

贲园书库所藏经史子集四部皆备,尤以奇书、精刻善本、孤本著名海外外。

这其中有孤本宋版《淮南子》《淳化阁双钩字帖》,也有胡林翼、严树森、曾国藩交往信札手稿及用兵的山川地图,刘永福幕僚的《使越日记》等,还有少量文明、医学、经济等藏书。

严氏父子皆通中医,却“志在医医,而非医病”,宿愿经过所藏医书为医家提供更多的文献依据,故在贲园藏书中,传统中医典籍甚为丰盛。

大儒廖季平精于医书,称贲园“富于藏书,于医部尤详”。

宋版《圣济总录》,明版《医统正脉),还有日籍《丹波修堂丛书》,“皆寻常无法多得之书”。

严谷声将这批书籍辑录、镌刻为5种,计34卷,字数达百万。

其中,《金匮伤寒论》《本经逢源》等皆是无法多得之书。

前中医学院院长、名医吴棹仙传道授业,即只决定这套丛书作为教学用书,情理很便捷:“以其牢靠,防止以讹传讹。

”时光荏苒,岁月流逝,更显出这套丛书的宝贵。

严氏父子,不只以藏书为一生事业,又以刻书精善而著称。

纸质、字迹、刻印皆称下品,备受中外称赞。

严谷声为了纪念父亲,刊刻《贲园诗钞》,牌记“渭南严氏孝义家塾刊于成都”,黄纸线装5卷全1册,版阔字大,刻工精谨,开卷顺眼,堪称民国雕版之模范。

责园藏书音韵典籍浩繁博大,龚向农、向楚历经数度寒暑,对其启动整顿,辑成《音韵学丛书》32种123卷巨著,专家誉为唐宋以来中国音韵学之大成,并由严谷声延聘刻工汇刻印出。

这是严氏辑刻现代典籍的自得之作。

严谷声曾携籍赴杭州讨教于大儒章太炎,太炎先生赞叹不已,亲为之序。

这套丛书曾送展德国莱比锡万国博览会,赢得好评。

严谷声不惜重金,延聘名匠,翻刻皮藏精品,除馈赠国际图书馆和学者外,还向海外赠书。

英、美、法、苏等国不少大图书馆,存有渭南严氏精刻本。

抗战时期,苏联政府收到赠书,斯大林亲身签订了答谢状。

大英博物馆、牛津大学图书馆、列宁图书馆均有其刻印本排列。

美国国会图书馆专辟有“渭南严氏精刻善本书籍室”。

民国时间,民间官网,黑道白道,海外海外,觊觎严氏藏书及珍善本者亘古未有,严谷声不畏强暴,不为利所动,历经灾难,将书保管至新中国树立,后所有捐献给国度。

严氏藏书成为四川省图书馆馆藏关键的一局部。

四川中央及旅川学者名流,如谢无穷、林山腴、庞石帚、蒙文通、张森楷、宋育仁、廖平、向楚、邵力子、章士钊、于右任、沈尹默、顾颉刚、陈寅恪、张大千、叶浅予、谢稚柳、马季明、朱少滨、陶亮生等,皆曾为严宅上宾,问津贲园藏书。

许多名满天下的文人骚客,到贲园谈诗论文挥毫书画,如张大千,抗战时间竟在严宅一住近两年之久。

抗战时间,陈寅恪到了成都,经好友引介,曾返回严府,查阅严氏藏书目录,翻阅贲园珍善孤本。

民初,林山腴自请出任四川省图书馆馆长,是四川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先驱。

责园书库建成晚于四川省图书馆的创立,但在服务社会,促成学术提高方面,贲园书库甚至并不逊色于图书馆的功用。

张森楷以贲园藏书为资料,撰成《通史人表》《廿四史校勘记》《四川省历代天文沿革表》等史学专著;宋育仁修省志县志;廖平考订伤寒古本、钻研公羊谷梁,都是以贲园的藏书作为资料引证考订的……贲园藏书后归属于四川省图书馆,成为其馆藏的一局部,终身保管和服务社会的配置进一步彰显,应与贲园客人的初衷暗合。

贲园书库,现隐蔽于锦江区偏街的一隅(编者注:地处敌对街深处),孤独的耸立在那里。

但绝不只仅是外表看起来那样不经眼的一座古旧的青灰小楼,那外面曾积存了两代藏书家的心血,保管了丰盛而宝贵的中华文明和四川乡邦文明的典籍,擦过了若许先贤大家的身影。

(下篇:《燕鲁公所说会馆》)

锦江街巷 40 严氏父子与贲园

四川省图书馆的开展历程

四川省图书馆来源于清末变法维新时间,1909年(宣统元年)准备,1912年正式开馆。

馆长们如林思进、蒙文通等先前任职,馆内藏书丰盛多样,包含四川中央志、古医书、抗战版文献等。

服务内容包含馆内阅览、外借、书目咨询、缩微声像资料服务,以及举行专题优惠等,年应酬读者泛滥。

四川省图书馆不只是四川省图书馆学钻研交换的核心,还设有四川省图书馆学会秘书处和四川省核心图书馆委员会办公室。

在馆舍开展方面,历经屡次扩大和迁址,现有馆舍总面积约平方米,分为五个局部,环境柔美。

馆藏总量到达460万余册,具备中央特征,其中中文图书、古籍、外文图书等均有系统收藏。

服务上班方面,四川省图书馆努力于保管、治理和提供各类文献,服务模式多样,如阅览室借阅、邮寄借书、流动借书等,同时提供丰盛的参考咨询服务。

学术钻研上,图书馆展开图书馆迷信治理、智能化技术、文献规范化等钻研,并举行各类研讨会和培训优惠。

馆内组织机构健全,自1950年起,历任馆长如伍非百、穆济波等,以及四川省图书馆学会和关系委员会办公室,共同推进了图书馆的继续开展。

扩大资料

四川省图书馆是中国最早树立的公共图书馆之一(1912年树立),经过90年的开展树立,四川省图书馆是国际图联的成员馆和环球银行资料寄存馆、在全国具备关键位置、在西部具备带动和示范作用的大型综合性公共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馆藏丰盛共同,领有460万册藏书。

最具特征的局部有:隋唐时代的手写经卷、宋元明清著名文人关键诗词集、历代四川宝贵中央志书、中国现代医学典籍、近代文明名人手稿、民国暨抗战时间文献等,合计70余万册。

李勇团体消息

传授李勇,男,1963年12月出世于江苏南京。

1984年,他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地质学系。

随后,1987年在成都理工大学取得硕士学位,并留在学校任教。

在学术上,他于1994年取得堆积学博士学位,同年12月,他被破格升职为地质学副传授。

紧接着的1996年12月,他又被破格升职为地质学传授。

2001年2月,他成为博士生导师。

2002年,他被选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并负责图书馆馆长的职务。

在国际学术交换方面,2000年到2001年时期,李勇传授曾由国度公派赴爱尔兰都柏林大学三一学院和美国孟菲斯大学负责初级访问学者,时期他启动了博士后钻研。

李勇传授的学术生涯展现出其对地质学的深沉钻研和出色奉献。

他的升职轨迹和国际学术交换教训,不只表现了他的学术成就,也展现了他在地质学畛域的国际影响力。

他的钻研畛域关键集中在堆积学,他的博士学位和学术升职反映了他在这一畛域的专业深度和钻研水平。

同时,作为博士生导师,他为造就新一代地质学家做出了关键奉献。

此外,李勇传授的学术位置和国际交换教训,不只优化了他在地质学畛域的学术位置,也促成了中国地质学钻研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换与协作。

作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他不只代表了中国地质学界的未来,也展现了中国学者在国际学术舞台上的风采。

总的来说,李勇传授的团体消息展现了他在地质学畛域的出色成就和国际影响力,同时也表现了他在教育畛域的奉献。

他的教训和成就为中国地质学界树立了楷模。

扩大资料

李勇,男,汉族,1951年10月生,山东济宁人,财政部财政迷信钻研所钻研生部会计专业钻研生毕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相关文章

严氏父子与贲园 40 锦江街巷 (严氏父子结局)

严氏父子与贲园 40 锦江街巷 (严氏父子结局)

本文目录导航: 《锦江街巷》40:严氏父子与贲园 伍非百的引见 蒙文通人物简介 《锦江街巷》40:严氏父子与...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