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下跪招人:日本大学生怎么就赢麻了?
日本职场,正在发生变化。
现在的日本就业市场,呈现了出一种“卖方市场”的态势。
从校招到社招,日企“变了”,甚至在2024年春招时流传出HR下跪招人的神奇场面,亦真亦假,但很日本。
98.1%,这是日本2024应届生就业率。
月均劳动总时长为136.9小时,按每月22天算,日本打工人一天上班不到6.5小时。
2024年4月入职的日本大学生起薪为226341日元(约合人民币1.1万元),比上年增加4.01%,创历史新高。
而日本普通劳动者的平均月工资为330200日元(约合人民币1.5万元),创1976年以来的新高。
怎么回事?不是说失去的三十年吗,日本这个国家开始翻盘了?
事情也许并没有这么简单。
其实日本在1990年前后,也就是房地产最好的时候,可是地球上出了名的“卷王”,相比之下前些年国内的“996”风气都稍逊风骚。
2019年的热播日剧《我,到点下班》中,32岁的东山结衣是网站设计公司项目总监,永远秉持不加班原则,18:00准时打卡,然后一路小跑来到小巷子中一家中华料理店,享用热气腾腾的小笼包和冰爽啤酒。
同样是料理店常客的两位大叔经常看到她,就不禁嘀咕道:
哎哟,现在的年轻人真是不一样了呢……想当年,我们这代人如何如何辛苦,如何奋斗……
于是,东山结衣甜美地回应一句:“哦,然后就经济危机了对吧?”
大叔立马做乖巧状,这真的无言以对。
日本人为什么拼呢?
其实也和中国一样,战后的日本发展对外加工经济,主要就是制造产品,出口欧美。
1955年至1970年期间,日本名义GDP的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5.6%,1960年后不到七年经济规模就翻了一番。
整个产业结构跑步实现工业化,大量人口脱离农业生产进入城市。
实际GDP增长率的变化(左图)和不同产业从业人数的变化(右图)
但是,经济高速增长的代价,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逐渐显现。
今天的日本之所以会成为一个“低欲望社会”,年轻人缺乏拼搏和创新精神,一大原因,就是在上个时代人们普遍过劳,活力都被透支了。
“过劳死”一词就发源于日语,1980年代开始在日本广为流传。
叠加全球化、信息化和消费主义浪潮,在进入21世纪后这种现象竟愈演愈烈。
2014年,日本厚生劳动省对日本5000家企业进行调查,发现其中80%的企业存在员工工作时间过长与过度疲劳的情况。
当经济上扬时,加班能有收入,大伙忍一忍也就算了。
但经济下行呢?
历史没法假设,绚丽的泡沫在上世纪90年代初终于还是破灭了。
经济泡沫破灭后招人,日本年轻人发明了“社畜”这个称呼,也开始用超低生育率表达无声的对抗。
这些自然演变的结果,背后也酝酿着变化——年轻劳动力变得稀缺,打工人的地位提高了。
而且这一届日本青年,比整顿职场的00后还要嚣张。
因为父母辈有钱,他们普遍娇生惯养,吃不得父辈们职场的苦招人,同时深受西方影响,敢于和老板叫板,已经不那么“乖了”。
另方面,物极必反,声名狼藉的“过劳死”现象也是到了不得不变的地步。
日本在2019年4月1日开始实施《工作方式改革关联法》,是1947年《劳动基准法》制定以来的第一次对加班时间数做细化限制。
大企业率先执行,中小企业从2020年开始执行。
这个剧情,就类似于国家强制要求京东和美团主动为骑手缴纳社保,减少工作时间。
现在日本还有一个现象是,打零工的越来越多。
主要受女性和老年人。
2018年日本的女性劳动参与率就达到69.4%,相比2012年上升了5个百分点。
老年人也在职场中逗留,不肯退休。
早在2005年,日本就已进入了“超老龄化社会”,即根据联合国定义,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20%。
日本人口长期演进推算(厚生劳动省,2021年)
与此同时,日本65岁以上老年人就业人数也创了新高。
同样来自日本总务省的数据,2023年,日本65岁以上仍在工作的老年人比2022年又增加2万人,达到创纪录的914万人,就业比例达到25.2%。
也就是说,在65岁以上的日本老年群体中每4人中就有一人处于工作状态。
日本社会,正在表现出“工作至死”的决心。
日本老人热爱工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