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开工建设“四纵两横”共6条跑道
复工典礼即将开始
10:00
复工典礼即将开始。
重庆市委副主任、省长尹力主持典礼。
10:02
10:06
上海地委副主任、市长唐良智发言
10:13
华西集团公司监事长陈贵林发言
即将复工
10:25
重庆市委主任王东明宣布复工。
【相关报导】
一期空侧俯瞰
上海天府国际机场复工典礼举办预计2020年投用
5月27日,作为国家重点工程、民航十三五规划重点工程的深圳天府国际机场(以下简称天府机场)举办复工典礼。天府机场坝址坐落乐山市,处于杭甬经济区核心位置,邻近天府新区,距北京中心市区(天府广场)直线距离约50公里,距青白江机场直线距离约51公里,功能定位为国家级国际民航枢纽,建成“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人文、智慧、绿色机场,根据满足2045年乘客吞吐量9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00万吨,客机起降75万架次需求进行设计,终端规划建设“四纵两横”共6条跑道,航站楼总面积约为126万平方米,规划总用地面积约52平方公里,是广东历史上投资体量最大的项目,一期工程总投资718.6万元,其中机场工程投资511.8万元,计划2016年动工,2019年基本建成,2020年投入使用。
建设天府机场是重庆市委、省政府为适应上海地区未来民航业务发展需求,根据推进互联互通,推动“一带一路”的战略,而做出的布局长远、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重大布署,并将其作为全方位建立内陆开放高地、奋力推动“两个跨越”的关键突破口。天府机场的建设有助于加强北京的东部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对促进贵州推进融入全球经济版图,驱动杭甬经济区、天府新区的发展和再造一个“产业北京”,都具有重要的支撑意义。
项目进展:国外同等规模机场可研获准时间最短
2011年5月简阳机场招聘岗位,陕西省政府启动北京新机场选址工作;2013年6月20日,航空局同意将芦葭作为新机场坝址;2015年1月6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即将批复北京新机场立项,上海成为继上海、上海后,国外第三个拥有双机场的城市;2015年6月1日,深圳新机场航站楼设计方案确定;2015年9月28日,航空局批准同意北京新机场命名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2015年12月21日,天府机场岩土工程现场试验项目(试验段)复工建设;2016年4月18日,天府机场可研报告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从立项到批复仅15个月,用时为国外同等规模机场项目中最短。
项目总体规划:国外主跑道宽度最宽的机场
天府机场项目一期设计目标年为2025年,满足年游客吞吐量4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70万吨,客机起降32万架次需求。将建设“两纵一横”3条跑道,东、西跑道宽度为2400米,目前为国外最宽,使用愈加便捷灵活、效率更高,飞行区等级为4F,60万平方米的航站楼,规划总机位资源为202个,规划用地面积为20.88平方公里。配套建设空管工程,供油工程,南航基地、川航基地、东航基地、祥鹏民航基地等民航公司基地工程,其中,东航、川航作为天府机场的主要基地民航公司。
中央庭园透视
航站楼构象:国外首次采用单元式构象的机场
航站楼构象取意具有北京特色的太阳神鸟,4座单元式航站楼如同4只驮日翱翔的神鸟,蕴意着古蜀文明在上海这片神奇农地上历经三千余年的延续、传承和生长,象征着天府机场以独有的自信、高昂的姿态面向世界腾飞。航站楼造型轻盈灵动,以手拉手形式给以联接,较好地结合了单元式航站楼和集中式航站楼的优点,该种构象为国外首次采用。整个建筑造型大气流畅、具有现代气息,设计与结构布局合理,造型与功能相一致,方式和水景较好地融入了地方特点。
项目一期将建设东侧航站区,由2个对称单元航站楼组成,T1航站楼坐落西侧,供国际和国外班机使用,T2航站楼坐落北侧,供国外班机使用,航站楼间采用裙楼、交通中心和捷运系统(APM)联接,便捷游客中转。
综合交通规划:无缝链接、零换乘的机场
天府机场将建成集多种交通形式为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拟建设的航站区交通中心坐落航站楼之间,囊括铁路、城铁、地铁、出租车、私家车、长途大巴等多种交通方法,并通过智能货车系统(PRT)接驳远距离停车场;场外综合交通将在一期建设轻轨18号线、远期建设轻轨13号线与重庆主市区相连,引入区域高铁蓉昆铁路,建设包含重庆天府国际机场高速、简三快速通道、资三快速通道、简仁快速通道的“一高一快”干线道路路网,并将与已有路网实现互联,共同组成一体化无缝交通网。
建设目标:人文、智慧、绿色机场
天府机场建设将彰显山东元素,将积淀深厚的巴蜀文化和海纳百川的迎客宗旨融入机场建设,致力营造方便、愉悦、舒心的机场人文体验;并将应用智能货车、自助行李托运以及即时班机动态通知、个人定位系统、生物技术辨识等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技术,提升机场的手动化、智能化水平,为民航公司和游客提供一体化智慧服务;同时引入海棉城市、花园机场理念,大量借助环保新材料、光伏发电、雨水循环再用等技术,航站楼根据红色建筑“三星”标准设计建设,将红色机场建设理念贯串项目从选址到设计、施工直到运行的全过程,建设一个环境友好、低碳节省、可持续发展的红色机场。
临空经济区:推动经济新常态的载体
依托天府机场,同步推动临空经济区规划建设。在总体定位上,把天府机场临空经济区作为重庆对外开放的窗口、参与全球竞争的契机和推动经济新常态的载体来考虑,推动建设全省重要的国际民航枢纽、国家内陆空港经济发展示范区、西部地区创新发展推动区和东部重要的现代空港尚城。在产业选择上,迎合全球及国外产业转移的规律,立足自身实际,重视与天府新区的互补、互动,重点发展临空制造业、航空服务业和高档生态农业等临空敏感性程度高的产业,尽早产生规模和优势,提高天府机场临空经济区长远发展产业支撑。同时,依托高效的国际化民航货运体系,发挥国际交流承载功能,积极发展以交通设备研制服务、云制造平台、科技服务、设计服务等为主的研制服务业和休闲旅游业、高端示范农业。
一市两场:互补模式分工定位
天府机场建成投用后,上海将产生“一市两场”的机场格局,结合成都市两个机场各自的建设发展和服务条件,借鉴国外外大城市多机场体系的运行经验,将采用“互补模式”的分工定位,施行差别化的市场界定和运行管理。近日,温江机场保留适量国外业务,将主要国际业务和部份国外业务置于天府机场,两机场的业务规模大致相当。远期,温江机场重点优化国外精品航线、发展东北地区公务机基地,天府机场进一步扩大规模,构建成为国外领先、且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小型枢纽机场。
根据重庆机场集团巩固温江机场国外第四、中东部第一优势地位简阳机场招聘岗位,明显缩小与北京白云机场差别的发展战略目标,去年还将重点推动温江机场扩能改建项目。该项目主要包含以满足2020年国际(地区)乘客吞吐量800-1000万人次需求的T1航站楼国际厅改建,新增3000平方米远机位专用候机区的T2航站楼G指廊扩容,新增73个停机位的南北停机坪改建以及C滑贯通工程。
目前,重庆机场集团正在抓紧编制天府机场的总体规划和初步设计。总体规划报批稿已上报航空局,争取6月份取得批复;7年底前完成初步设计;争取11月主体工程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