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不贵从老年人的“宝藏地”面向全人群
四川新闻网-第一屏新闻成都11月13日电(记者夏万林 周琼 摄影报道)今年7月,商务部等13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城市一刻钟便捷生活圈(2023-2025年)》提出“探索发展社区食堂,建立老年人膳食服务网络”。各地也出台了相应政策,完善膳食救助截至今年,成都市已建成老年人就餐救助点618个,近年来,一些有条件的街镇开设了多家社区食堂,受到居民欢迎。近日,网络上流传“社区食堂不能再营业”的说法,成都的社区食堂目前情况如何? 能否开设更多实惠优质的社区食堂? 记者近日进行了调查。
好吃又便宜,从老年人的“宝地”向所有人开放
11月11日,记者走进成都市青羊区青波社区的知知食堂。 明亮的玻璃窗和胡桃木色的餐桌映入眼帘。 灶台边的厨师正忙着炒红烧茄子和番茄炒蛋。 、炒青菜、莲藕排骨汤……随着10余道菜陆续摆上柜台,10时30分前,就餐高峰已进入。 有的市民点菜外卖,有的直接坐下。 有些人三五成群地坐着。 每餐有12-15种菜品,汤免费。 供应以肉类和蔬菜的组合为基础。 套餐价格分为15元和18元两个档次。
部分社区食堂菜品
70岁的赵惠英夫妇是这里的忠实食客。 “我们出去散步,到了午饭时间,所以我们过来吃点东西,然后就回家了。” 赵奶奶点了一份两荤一素的套餐,有鱼香肉丝、炒白菜粉丝、糖醋鱼,还有米饭和汤,两人一共30块钱。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喜欢吃更软、更清淡的食物,这里的菜品还算合适,价格也合理。孩子们白天都上班了,自己做饭太费力了,如果你也做饭的话太多了,那就浪费了。”
智族食堂外就餐提醒牌
顾客在智族食堂排队买餐
据记者观察,除了附近居民外成都 素食餐厅,社区食堂还吸引不少年轻人频频“打卡”。 很多在周边打工的年轻人,外卖或者送货员也会来社区食堂吃饭。 王先生在附近的一个建筑工地工作,午休时间和同事一起过来。 “粥和米饭足够了,其他菜也很丰富,适合我们这种工作强度大的人。” 王先生拿出收银单给记者看:“我们四个人每人只要66元,很实惠!”
晚上八点,锦江区香樟社区食堂,大厅里的老人越来越少,但食堂的生意依然红火,有成群结队的年轻人前来就餐。 市民林先生提着外卖盒到食堂挑选当天晚餐的菜品。 “我们几乎每天都来这里,加班回来就不想做饭,步行五分钟就可以到食堂,和外卖相比,又大又干净,对于我们上班族来说很方便”。
晚上六点到八点,香樟食堂大厅里坐着的人几乎都是附近的房屋中介、外卖骑手、快递员和一些企业员工。 社区食堂员工严女士表示,平日食堂就餐人数稳定在300多人,其中一半是老人和年轻人。
大多数社区食堂经营状况良好,但盈利能力一般
目前,社区食堂的经营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由社区主导,引入第三方餐饮公司,完全按照市场模式运作;二是由社区食堂经营。 二是街道或社区提供场地,第三方餐饮公司负责运营; 第三个是辖区内第三方餐饮公司经营,一些爱心人士、爱心企业捐款,社区志愿者帮忙。 记者在青羊区、武侯区、锦江区等城区了解到,绝大多数社区食堂虽然经营状况较好,但盈利并不明显。 多数食堂表示,“收支基本能平衡,略有平衡”。 有一点小利润。”
清波社区知知食堂是一家第三方餐饮公司。 据该食堂经理朱先生介绍,疫情期间堂食受到影响,生意一度陷入困境。 “我们想了很多办法来维持运营,但薄利多销,为大家服务的核心没有变。” 朱总表示,依靠试运营期间积累的口碑,供应链逐渐完善,现在收支基本平衡,略有亏损。 利润。 “总体来说,客流量在稳步增加,每天约有400至500人在食堂就餐成都 素食餐厅,其中40%是老年人。附近的居民、中小学生以及周边一些机构的上班族都在。”我们的顾客。 ”
我们阳光明媚的午后社区餐厅
“社区食堂就是餐厅,固定成本都在那里。” 我们阳光午后社区餐厅的黄经理在成都经营着两家社区食堂。 武侯区社区食堂于2020年开业,食堂以小菜为主,素菜4元起,荤菜9元起。 大份水煮肉片、红烧菜都是20元/份。 虽然价格实惠,但在疫情期间仍受到影响,去年生意逐渐恢复正常。 黄经理告诉记者,食堂每天接到500单左右的订单,但扣除房租、水电煤气费、原材料成本和工资成本后,有几个月只能说是微利。
清远社区食堂负责人王经理表示,社区食堂不以赚钱为目的,主要为群众服务。 “我们的本质是惠民政策,能够保持收支平衡就很好,虽然是公益属性,但我们会不断丰富菜品,拓展自身功能,增加一些团购折扣,或许可以让食堂经营更赚钱。”
实现“薄利多销”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采访中,记者得出结论,价格实惠、质量有保证是社区食堂的重要特点。 随着越来越多的社区食堂开在街头,未来是否有可能实现规模化发展? 是否有更多品牌加入社区食堂运营?
顾客在知知食堂就餐
山东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王忠武认为,与社会化餐饮相比,社区食堂具有更强的公益属性,但在发展初期往往难以实现盈亏平衡。 政府部门、社区等行政力量需要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如发放经营补贴、租金减免、免费经营空间等,也可以制定相关政策,促进社区食堂规范发展。
王忠武表示,要加强顶层设计,根据城市发展条件规划布局社区食堂及相关产业链。 “我们在探索相应政策支持的同时,也应该注重社会化运营。同时,餐饮机构也应该在菜品、服务、就餐体验等方面提升内功。”
“只有把在社区的开放变成在社区的‘成长’,真正融入社区居民的生活和文化,才能持续健康地运营。” 苏坡街道清波社区公共服务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表示,该街道有意识地把社区食堂作为文化活动空间,举办一些公共活动,特别是烘焙、餐食等培训讲座,提高食堂的认知度。以及居民的好感度。
记者从四川省民政厅获悉,四川目前正在制定省级标准《四川省老年膳食服务标准》,将规范社区老年膳食服务网络的规划布局、运营服务、监督评估、打造“市政服务设施体系+社会餐饮+中央厨房+公益+送货上门+助餐”的多元化助餐模式。 ”
记者注意到,成都市民政局近日在回应市民有关“社区食堂”的疑问时表示,成都市鼓励连锁、有社会责任感的社会餐饮企业积极参与老年人助餐服务,为老年人提供更丰富、更全面的服务。 更加多样化、更高品质的餐食和服务,在满足老年人需求的同时,“对外开放也是我们的目标。目前,成都部分地点已对外开放,采取梯度收费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