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工 定向招工,省级示范!点赞海盐
日前,全省定向招工式“共富工坊”建设推进会召开。会上,海盐县新盛达共富工坊、青莲食品共富工坊成功入选2023年定向招工式“共富工坊”省级示范点。
新盛达共富工坊
近日,记者在新盛达金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包装车间看到,工人陈红芬正在流水线上打包紧固件产品。“我都57岁了招工,现在每个月收入在4000到5000元,在家门口就业,非常知足。”陈红芬告诉记者,三年前,通过村企结对,她来到新盛达从事包装工作。像陈红芬这样在家门口就业的4050人员,在企业里还有20多人。
据悉,新盛达金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于秦山街道许油车村,是一家专业生产紧固件产品的企业。2021年,该公司联合县妇联、县残联等多家单位成立共富工坊,企业通过村企结对,多方联动、资源衔接,形成“村党委+厂房+村民”运行模式。由村党委牵线搭桥,收集区域企业需求订单、劳动力就业信息,通过提供闲置厂房、对接用工供需求等服务,针对4050人员、残障低保等特殊就业人群,设置70个“家门口”的就业岗位,实现人均月增收4500元。
“我们将继续以定向招工方式,为附近村民提供更加多元的就业岗位。”新盛达共富工坊负责人陈永吉说。
青莲食品共富工坊
浙江青莲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坚持党建引领,探索“商会企业+党建联建+共富工坊+定向招工”的共富机制,与部分商会企业、县农业农村局、浙江大学动科院饲料所、嘉兴南湖学院、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等签署党建合作协议,成立金猪产业“数智青莲·龙头带富”党建联建,打造青莲食品共富工坊。与望海街道青莲寺村、兴隆村等10个村(社区)签署定向招工协议,体系化打造了1个县级共富实验室、1个共富车间、N家共富门店以及1个青莲·景宁“山海协作”共富农场。
今年以来,海盐持续放大“共富工坊”辐射效应,推动村、企、民三者深度融合,组织开展清单摸底行动,动态建立本地资源、供给需求、政策支持、农村剩余劳动力“四张清单”,常态开展对账销号工作,截至目前,已有效匹配用工、培训等供给需求639条,成功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低收入农户进入“共富工坊”就业。
记者了解到,全县共建成“共富工坊”73个,涵盖来料加工、农旅融合、产业赋能等多种类型招工,吸纳就业人数超过2140人,人均年增收入超3.6万元。
为“共富工坊”点赞
全媒体记者:王海滨、吴静轩(实习)